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日本土砂災害危害圖製作手冊簡介~~


今天同事來信問到有關日本防災地圖的東東,剛好前一陣子讀到相關的資料,就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了。

日本土砂災害危害圖叫作 「土砂災害ハザードマップ」,其中ハザード = Hazard     マップ = Map

這裡有詳細製作手冊範例(平成17年,2005年版)  http://www.mlit.go.jp/river/sabo/seisaku/h1707map_sakusei.pdf
其內容簡單說明如下:

一、前面p1~p24 是製作指南
   (一)其中 p3 表I-1 是土砂災害危害圖平時及災時的可能用途。




   (二)P6 表II-1 是為土砂災害危害圖上建議要註記的項目,可概分為「共同項目」及依地區特性不同而調整的「地域項目」




   (三)P11及P12是依據共同項目所製作的地圖範例,可由市町村自己決定要採用彩色正射影像當底圖,或是採用數值地型當底圖。P13~P14為採用小比例尺時之範例。 P15則是地圖背面建議放置的資訊。






   (四)P17~21 基本上與P11~P15相同,只是因地區特性不同,加上比較細的「地域項目」。例如P17的防災地圖就比 P11的圖多了「淹水潛勢範圍」、「避難路線」及「弱勢族群所在處所(例如老人安養中心」。而P21的防災地圖背面資訊就比P15所列的更詳細了。




   (五)P22強調製作的過程中,必須對當地居民召開說明會,雙向溝通。此點,水保局早期(90~94年)所作的疏散避難圖,是有作這個動作的,但這種速度太慢了。迫於時間的壓力,所以95年以後(95~97年,理論上97年底就將當時1503條土石流潛勢),就改由規劃廠商(中興社)直接與村長及鄉公所討論後即製作。後續再配合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及補助鄉公所辦理防災宣導的計畫中,補辦相關的說明會,如有修改意見,再回饋水保局統一修正。

  (六)P23 是強調完成後,利用印刷品及INTERNET等方式公告周知,同時避難演練、學校的防災教育,甚至給觀光客的旅遊情報、設施看板上都要告知。關於旅遊情報這部份,我得另外花時間找找看,有沒有實際案例??  不知在台灣有那個鄉公所的旅遊文宣會放這種東西?

二、第二部份是對於製作防災地圖時,更詳細的作法解說。
  (一)P1~P8 是一些如比例尺、說明及相關圖例的建議範例。

  (二)P9 表3.1是跟民眾說明各種不同雨量強度的感覺,及可能發生的災害狀況。例如,時雨量
        10~20 mm  有沙沙聲   如果長時間持續在下,要注意。
        20~30 mm  可以感覺到雨勢很大。路邊側溝、下水道及小河可能溢出。可能有小規模崩塌。
        30~50 mm  像用水桶倒下來的雨勢。 容易發生崩塌災情,危險地區要準備避難。都市下水道可能積水。
        50~80mm  像瀑布一樣的雨勢。  都市的地下道及地下街可能淹水, 土石流可能發生。可能有複合型災害。
        80mm以上  有沒法呼吸的壓迫感及恐怖感。  可能會有大規模災害,必須嚴重警戒。

       不過,上面這個解說還是不如日本氣象廳所提供的說明來的清楚,連結如下
             http://www.jma.go.jp/jma/kishou/know/yougo_hp/amehyo.html



        建議找人作張簡報,防災宣導時應該很好用。

   (三)p10 提到了二個名詞:土砂災害警戒情報、警戒避難基準雨量(降雨指標値)
         其中「土砂災害警戒情報」為2008年開始,全日本統一使用的新警戒模式(RBFN),而「警戒避難基準雨量(降雨指標値)」則為2008年以前,多數日本地方政府使用的降雨臨界指標,如下圖。





p11 為日本地方政府執行疏散避難的三個等級 「避難準備情報、避難勸告(柔性)、避難指示(強制)」。 這裡有比較清楚連結供參:
           http://www.city.sasayama.lg.jp/bosai/bs05051901.html

         有點類似我國土石流疏散避難作業規定裡的的 「陸上颱風警報、土石流黃色警戒、土石流紅色警戒。」三階段。
       

   (四)p14~p17 為各種土砂災害的特徵與前兆,有詳細版p15、詳圖版p16上、流域版p16下,及p17的整合摘要版;這些不同版本,是要方便市町村政府自己依需求可以直接套用,當然,自己重畫也可以啦。









     這也可以拿來參考,也許請人翻譯一下,放在246或水保局的www上,應該很不錯。

  (五)p17 (8)是在提醒民眾,萬一真的遇到疏散有困難的狀況,建議至少要躲到鋼筋混凝土建物的2樓以上,且不可躲在面對坡面側,作為臨時緊急避難的地點。

      這點也許應該可以放在防災宣導、防災專員的教材裡~~~ 當然,如果內政部能依據我們之前的建議,在危險地區建置強固的多功能避難處所,應該也是未來可行的方案。

  (六)P18 為避難物品的範例,有圖示及詳表。

  (七)P19 是跨區(不同行政區)進行疏散時的避難計畫圖的範例。這部份台灣似乎還沒作,比較類似的只有99及100年亞新幫水保局作的危險緊落規劃中的外地避難路線圖。



  (八)P21 有提供一個群馬縣榛名町的避難計畫範例,包含地圖及表格式的SOP。
       另外,比較重要的是,這些SOP每年都會與居民討論更新。

       這點,未來我們可以透過今年力行和逢甲巫老師團隊所開發出來的自主防災社區教具 (簡介連結待補) 來操作,我相信效果一定比日本好。

以上供參。



 


沒有留言: